北京之旅





這些年來,中國經濟起飛,聽說很多城市都隨著社會繁榮而改變了很多,這些改變都是好的,北京是當中進步突出的一個城市。
上月回香港,終於下定決心到北京走一趟,看看人們的說法是否過譽了。
離開機場坐在計程車上已是凌晨時分,往窗外望,我竟像處身於香港般,看到了我不應看見、本來應該是透明的空氣。一層在晚上也可看見的淡黃,像薄霧般籠罩著整個城市,有點詩意,但實際上這代表空氣污染指數相當高。司機說待稍晚下雨後空氣便會改善,果然第二天醒來,天是灰色的,但我已看不到那層淡黃的氤氳了。
坐在車上往故宮出發,我突然對這個城市生了莫大的好感。這份感覺並非源自人頭湧湧的繁榮街道,也不是因為四處都是正在進行工程的地盤,而是我看見了北京的寬闊街道。單邊行車線也有五六行,這不是大城市應有的風範,算是什麼?當車子經過天安門的時候,一份壯麗嚴肅的感覺像是在我肩膀上重重壓下去似的,剎那間,我更感到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,北京絕對沒有讓中國人丟臉。
離開機場坐在計程車上已是凌晨時分,往窗外望,我竟像處身於香港般,看到了我不應看見、本來應該是透明的空氣。一層在晚上也可看見的淡黃,像薄霧般籠罩著整個城市,有點詩意,但實際上這代表空氣污染指數相當高。司機說待稍晚下雨後空氣便會改善,果然第二天醒來,天是灰色的,但我已看不到那層淡黃的氤氳了。
坐在車上往故宮出發,我突然對這個城市生了莫大的好感。這份感覺並非源自人頭湧湧的繁榮街道,也不是因為四處都是正在進行工程的地盤,而是我看見了北京的寬闊街道。單邊行車線也有五六行,這不是大城市應有的風範,算是什麼?當車子經過天安門的時候,一份壯麗嚴肅的感覺像是在我肩膀上重重壓下去似的,剎那間,我更感到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,北京絕對沒有讓中國人丟臉。
到達故宮門外,當同行的弟弟在購買入場票時,我人有三急看見一個外牆紅紅的收費衛生間(圖片中紅色的建築物),便馬上付了一元人民幣,拿著派發的小票,經過坐在厠隔前的管理員(是個男人)時,他向我取過小票,再指定我走進其中的一隔內。香港的公共洗手間也不見得衛生,本來我對國內的也不應有要求,但聽聞因為明年的奧運,國家已對這個城市的所有事和物下了不少苦功,作出改善,再加上這是個付費的衛生間,所以我內心便有了要求,以為厠隔內的衛生應該合乎水平,更應該有衛生紙供應(用不用是另一回事),但原來這樣的想法是異想天開的。更荒唐的是,當我辦事後走出厠隔,問管理員我該到什麼地方洗手,正在騰雲吐霧的他竟跟我說:「我們沒有水供應。」那麼我付的一元為的是什麼?一個衛生間既不衛生,又沒紙沒水,哪堪稱為衛生間?這樣還不足以令我生氣,更氣的,是當我把事情告訴弟弟,他竟說:「在故宮內不收費的衛生間十分整潔,雖沒有紙但有水。為什麼你不先問問我?」天知道三十多歲人連小便也要先向弟弟報告?這真是我的錯嗎?
除了故宮外,在北京短短的四天,我當然沒有放過長城、明陵和天壇這些名勝,至於每個地方的特色,大家隨便上網都可找到比我更詳盡的介紹,不在此多說了。
遊名勝之外,我們還逛了大型商場。怪不得很多人都說北京改變了很多,單是君悅酒店旁的「新天地」,便比溫哥華任何一個商場更具規模,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「秀水街」。「秀水街」是個出名賣冒牌貨的地方,但原來冒牌背後也有不少中國出產的優秀貨品。若要找絲綢、唐裝衣服、刺繡等中國特產,這個地方定能滿足你。
最後值得一提的,便是北京市內的夜市。不論是的士高、卡拉OK或酒吧,都不會令你失望。可惜我仍是遇上掃興的事,就是不論那間夜市有多麼的潮,走進衛生間內也可輕易看見有人不關門便如厠的場面。國內大部份的都不是座厠,而是要蹲下來的,大家不妨想像一下這樣的風光,會是如何的優美。
回到溫哥華,馬上看見周海媚在雜誌上的專訪,她說已定居北京多年,除了工作需要之外,她喜歡這個地方夠大、博物館夠多,深具文化氣息……。
剛到過北京的我,對周小姐的讚美絕對不懷疑,再者,為了迎接明年奧運,政府做了不少工作,除了翻新一些名勝古蹟之外,從新聞報導看過連計程車司機也要學英語了。北京確是進步了不少,但若政府能多多改善衛生間內的文化,想必會是對這個城市的一大建樹。
除了故宮外,在北京短短的四天,我當然沒有放過長城、明陵和天壇這些名勝,至於每個地方的特色,大家隨便上網都可找到比我更詳盡的介紹,不在此多說了。
遊名勝之外,我們還逛了大型商場。怪不得很多人都說北京改變了很多,單是君悅酒店旁的「新天地」,便比溫哥華任何一個商場更具規模,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「秀水街」。「秀水街」是個出名賣冒牌貨的地方,但原來冒牌背後也有不少中國出產的優秀貨品。若要找絲綢、唐裝衣服、刺繡等中國特產,這個地方定能滿足你。
最後值得一提的,便是北京市內的夜市。不論是的士高、卡拉OK或酒吧,都不會令你失望。可惜我仍是遇上掃興的事,就是不論那間夜市有多麼的潮,走進衛生間內也可輕易看見有人不關門便如厠的場面。國內大部份的都不是座厠,而是要蹲下來的,大家不妨想像一下這樣的風光,會是如何的優美。
回到溫哥華,馬上看見周海媚在雜誌上的專訪,她說已定居北京多年,除了工作需要之外,她喜歡這個地方夠大、博物館夠多,深具文化氣息……。
剛到過北京的我,對周小姐的讚美絕對不懷疑,再者,為了迎接明年奧運,政府做了不少工作,除了翻新一些名勝古蹟之外,從新聞報導看過連計程車司機也要學英語了。北京確是進步了不少,但若政府能多多改善衛生間內的文化,想必會是對這個城市的一大建樹。